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湖南中医药大学 | |||||
|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为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率先在国内开办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并成立中西医结合学院进行归口管理。2009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2016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中西医结合学科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培育学科”。 学校以教育研究和社会调查为先导,针对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经过三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立项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省级教改课题20项,获湖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构建了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育模式,创立和完善适应教育模式的中西医临床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学校开设创新课程,利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中西医结合思维与方法的教育,在培养中西医结合创新性人才的同时,致力推动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 构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育模式 从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社会需求出发,学校通过办学实践与探索,制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标准,确定中西医结合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职业与素质知识能力定位为中西医临床一体化的合格中西医结合人才,其思维一体化(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知识一体化(中西医并重),诊疗能力一体化,能够进一步提升、拓展,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学校根据“两个基础(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的中西医结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中西医临床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一系列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临床实际需要精选教学内容,使中、西医学两个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在临床结合课程教学中找到结合点,突出“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特点。学校开展的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PBL教学等医学教育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临床案例教材建设,编纂《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案例》《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现代名医临证丛书》等系列教材及专著,丰富案例教学资源,建设网上案例教学库,促进案例教学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中广泛开展,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和能力,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加强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材建设 学校积极开展教材建设,编纂了体现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临床思维特点的系列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材,满足了教学需要。学校曾于1995年、2001年先后编纂出版两套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教材,并分别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中西医结合中级技术资格考试蓝本教材。借此基础和经验,2005年—2010年,我国第一版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行业规划教材(共33部)出版,包括《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和《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等。学校作为学术牵头单位,承担该套教材的总体策划与组织,并肩负6部教材主编和13部教材副主编的工作。 加强中西医临床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师资的选拔,要求临床教学教师既要有较扎实的中西医学知识,还要有创新意识,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在专业负责人何清湖教授的带领下,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的30余位临床专职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历,教师队伍理论素养较高,学校科研和创新氛围浓厚,教研和科研成果卓著。 学校还注重师资培训工作,每2年联合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面向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工作者举办“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高级师资研修班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能力提高班”,着力提升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学能力。 加强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学基地建设 学校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和发展方向,通过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突出中西医结合特点,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在继承、发展传统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探索中西医诊疗的最佳结合点,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逐步形成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体系和探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学校通过加强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学基地建设,搭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平台,强化中西医临床一体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中西医临床一体化的合格中西医结合人才。 提升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 中西医结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建立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思维模式和掌握中西医结合方法。学校秉承科教融合理念,通过科研成果将其应用于教学,开设《科研思路与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方法学》等课程,教师的科研团队吸收本科生加入,组织指导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等环节,将本科生教育由知识被动接受升华为知识主动创新,结合中西医结合专业特色,在基础理论层面做好中西医理论互译,在临床环节做好中西医优势互补,培养学生中西医一体化思维。 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探索中西医临床一体化的思维与方法,编撰行业创新教材《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教材指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并详细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的具体研究方法与进展,对于阐明中西医结合发展态势,提出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对以后更好地发展中西医结合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该教材现已出版第二版。 经过30年的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学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现已毕业24届学生,共计5171人,总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录取率近40%。2016—2021年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具有规定学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50)类别医学综合考试平均通过率达80%以上,2016年达到92.2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中西医结合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后备人才和生力军。同时,中西医临床一体化教育模式有力地推动了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发展,全国20余所医学院校陆续按照该模式开展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有力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 |
|||||
|
地址:北京丰台西局东街华源一里18号楼二层 邮箱:mishuchu9986@126.com 邮编:100071
培训咨询监督电话 010-52596050 转 6016 监督投诉电话:010-52596050转607 秘书处电话:010-52803990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电话:010-82089470 邮箱:contactus@cebta.org.cn
京ICP备10010770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342号